一、河海大学:接轨“质量工程”,实施“彩虹工程”
2007年,河海大学结合实际,制定并启动了旨在与教育部“质量工程”接轨、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河海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彩虹工程”)。该校“彩虹工程”具体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大项目。
1.“红杉树”专业建设项目。学校坚持按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规律,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办学优势,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加快新专业建设,设计“刚柔相济”的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办好“基地强化班”以构建有河海特色的精英培养模式。近期已通过组建水利土木等七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广泛开展专业规划调查研究、试点按专业大类招生与培养等多项举措,加强专业建设。
2.“橙果林”课程建设项目。学校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强基础、争创精品”的方针,分批、分层进行课程和教材滚动建设。配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积极优化课程体系,大力推进公共课、基础课教学改革。如对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外实践教学,10学分用于课堂讲授,6学分用于课外实践等。
3.“金刚石”基础实践能力培养项目。学校通过按基本实验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更新实验内容,从课内、课外两个层面推进教学实验室开放,加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措施,着力构建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4.“绿草地”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学校通过推进专业创新实验室建设,健全创新实践基地,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举办“水工创新杯”、“电气创新杯”等学科竞赛,开展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等措施,努力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学术氛围和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学校是首批6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之一,现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40项、省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8项、校级立项项目114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在各类全国、全省创新竞赛中屡获佳绩。
5.“青苹果”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项目。学校在开展国家和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的同时,启动校级立项规划,定期开展申报,第一期申报有200余项。建设现代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形成从规划、评审、开题、中期报告、鉴定结题到成果奖励与推广的完整、规范化的工作制度。多渠道筹措经费,形成以学校资助为主的多渠道教育科研投入体制。
6.“蓝宝石”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化项目。学校通过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建设与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本科教学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研制本科教学评估系统等措施,努力构建具有河海特色的规范化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7.“紫罗兰”校内教学评估项目。学校围绕“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目标,建立了包括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学实验室评估、学生培养质量评估、教学管理评估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在内、全方位的评估体系,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系统化评估,努力建具有河海大学特色的本科教学校内评估机制。
二、大连理工大学:全面启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举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启动会议,由此揭开了该校“2007创新文化周”的序幕。近年来,学校本着“时间上留有余地,空间上保证场所,机制上彰显自由”的工作理念,以强化实践和营造氛围为基调、以兴趣驱动和参与做事为导向、以问题探索和课题研究为核心、以全校普及和水平提升为目标、以创新激情和团结协作为内容、以个性培养和导师指导为手段,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校每年除了遴选教育部和学校重点支持的200项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外,还确立约1000项院(系)级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投入200万元专项经费对每个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支持。同时,鼓励教师利用科研经费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研究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工作,亲自提供备选课题并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活动。
据悉,大连理工大学是首批6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之一,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倡导并开展创新教育。早在1984年就创办了“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1997年成立了“创新教育实践中心”;2001年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2003年创建“大学生创新院”;2006年发文要求在岗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每年至少指导1名大学生承担创新性实验研究项目,且至少提出1项适合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研究项目供学生选择;2007年出台“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目前,学校每年能保证2000名大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受益学生数占年招生数的42%以上。 |